一场以“微利时代的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头脑风暴”在钢铁行业刮起。
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趋于停滞,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外部需求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我国产品出口面临严峻挑战。而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也有所减缓,特别是钢铁行业下游增速显著下滑,需求减弱,对钢铁行业的转型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2011年四季度,钢铁主业开始亏损,2012年,1~2月,全行业亏损28亿元,1月亏损22亿多元,2月亏损5亿多元,3月可能会持平,但从一季度整体情况来看,全行业亏损无疑。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头一次,现在全行业感觉压力特别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刘振江认为,亏损的一是成本上升,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需求下来了,库存增加。
钢铁工业是否走到了尽头呢?刘振江认为,钢铁工业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钢铁行业的“微利时代”。钢铁行业的出路在哪儿?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给出的答案是“转型升级”。
实际上,无论发展环境多么困难,总有一些企业能抵御市场波动,及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有效的规避了发展风险。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为与会者介绍了这么一家企业。百年一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制造了钢铁、轻工、机械等产业的严冬。在其他企业都在蛰伏冬眠、练习冬泳的时候,新兴际华集团却创造出“两个机制”经营管理新模式,进行了一场竞合革命,在冬天里迎来了春天。
新兴际华集团副总经理郭士进表示,“从1984年至今,新兴铸管一天都没有亏损过。困难的时候80~90元的利润,多的时候1000多元的利润。”
取得这样的成绩,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企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低成本、高效率、高速度的发展。通过整合系统内的人财物,新兴际华做到了单位产品投资在国有企业中成本最低。其次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在其他企业都上板材时,新兴铸管选择了球墨铸管。因为球墨铸管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不太敏感,让新兴铸管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赚得10亿元利润。”
与会专家和企业均表示,中国钢铁工业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的新变化,认识到当前行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新问题,更好地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在深刻复杂的变化中争取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