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洛轴五十余载何以始终“信得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14  浏览次数:53

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采访,听到最多的三个字就是“信得过”,洛轴人说得底气十足,说得信心满满。

“‘神十二’信得过我们,‘中国天眼’信得过我们,‘天问一号’信得过我们……”

洛轴生产车间

何谓“信得过”?

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信得过,以优异的经济效益让国家信得过,以优良的经营作风让党和人民信得过。作为“共和国长子”企业,50多年来,洛轴始终把“信得过”精神当作发展的重要法宝。1964年,洛轴滚子车间终磨小组的工人,对照自身“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差距,发起了大讨论,形成共识:要做出让自己信得过、检查员信得过、用户信得过、国家信得过的产品。上世纪70年代末,原国家一机部在洛轴召开现场交流会,在机械行业推广产品质量信得过经验。随后,河南日报记者深入洛轴采访,发表了一系列长篇报道,使“信得过”精神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质量信得过”,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由此发端,至今全国机械行业仍把“信得过”作为优质产品的标签。

何以“信得过”?

洛轴人讲了一个“一套轴承的价值等于相同重量黄金”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国家投入力量研制一种精密光学坐标镗床,所配套的高精度轴承当时只有西方少数国家能够制造。外国公司漫天要价,提出要用相等重量的黄金换一套轴承。欺人太甚!洛轴接到国家任务后,充分发扬“信得过”精神,自力更生,苦战三年,成功研制出B3—706、B3—707高精密坐标镗床轴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荣获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金质奖。

50多年过去,“信得过”精神过时了吗?

“质量信得过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洛轴工匠秦丙舟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信得过’精神与创新发展其实一脉相承。”秦丙舟是终磨小组的第11任组长,“信得过”班组通过一系列工序创新与改制,仍在每年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

洛轴正在依托“信得过”精神打造企业特色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洛轴,仍是“中国轴”的金字招牌。洛轴为三峡工程、“中国天眼”、神舟和嫦娥系列航天工程、C919大飞机、“天问一号”等国之重器生产系列配套轴承,助力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展,一次次让国家和人民“信得过”。

洛轴每年将营业收入的5%投入创新研发,建设了行业唯一的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将“信得过”精神融入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去年,洛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创新是融入洛轴血脉的,也更加丰富着‘信得过’精神的内涵。”洛轴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莹说,以“信得过”精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将进一步夯实洛轴打造世界一流轴承研发生产基地的基础。

坚守“信得过”精神,洛轴就有那股“轴”劲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