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网据悉:中国轴承制造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是与宽口径教育模式造成的“不精不深”密切相关的。教育的不深主要表现在中国制造行业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对企业的制造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企业自身也需要更好的体制。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有不少国务院各部委所直属的行业性质高等院校,如铁道学院、纺织学院、化工学院、钢铁学院等,这些高校都设有为所在行业服务,具有窄口径细分特色的工科专业,我们不妨称之为特色工科专业。如机械类特色工科专业有冶金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等,原冶金部所属高校设有冶金机械专业;原化工部所属高校设有化工机械专业;原纺织部所属高校设有纺织机械专业……然而随着这些部委在体制改革中被撤销或合并,原来这些部委所属高等院校被划归教育部或地方,逐步转变为综合型大学,加之宽口径教育模式推行,各类具有窄口径细分特色的工科专业正不断被合并与取消。如机械类特色工科专业纷纷被合并为机械工程或机械设计与制造之类综合性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高校工科专业设置是照搬苏联模式,专业划分很细。1998年高校专业目录调整后则是宽口径通才教育模式,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培养本科生的专业目录是按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模式,按宽口径通才教育模式来设置。如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开设的机械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机械各行业、各门类的覆盖面广的综合性的宽口径工科专业。且不说美国的宽口径教育模式是否完全适用文科、理科,单就工科而言,宽口径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不容忽视。对高校来说,过去不少特色工科专业是与工业“四基”对口的专业,专门培养工业“四基”专业技术人才,但在合并为宽口径工科专业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四基”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乃至断档。以轴承专业为例,一个学综合性、宽口径的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的轴承课时只有数十个小时,如此短的学时,只是学了轴承这门高深学问的皮毛,这样的本科生投身轴承行业工作时,几乎需要从头学起,让轴承企业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