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智慧新钢依托其位于临港的智慧制造基地,充分发挥区位与技术双重优势,持续推动加工业务增长。公司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入智能设备、强化产业链协同等措施,实现加工业务量稳步提升,上半年累计完成加工量近5万吨,成为区域钢铁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为济宁能源集团在临港钢铁经济圈布局的关键平台,智慧新钢借助跃进港周边的交通便利,打通了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到成品配送的高效链条。这一区位优势不仅有效降低了物流与采购成本,还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同时,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持续投入,新增激光切割、数控折弯、精密焊接等自动化生产线,并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流程的可视化与精准控制,显著提高了加工精度与响应速度,能够满足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行业对高品质钢材的多样化需求。
为进一步释放产能,智慧新钢积极构建上下游协同机制。在上游,与多家钢厂建立稳定供应关系,保障高强度钢、特种合金等关键材料的及时供应;在下游,探索“加工+配送”一体化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从剪切、焊接、成型到运输的全流程服务。目前,公司已与40余家钢企、贸易商及本地制造企业达成合作,构建起“钢厂—加工平台—终端用户”的闭环服务体系。例如,山钢、日钢的板材经由智慧新钢加工中心进行裁剪和预处理后,可直接供应至经典重工、东宏管业等企业生产线,提升了整体供应链效率。
面向下半年,智慧新钢将采取分组式市场拓展策略,重点覆盖济宁及周边两百公里范围内的制造业客户。通过主动对接、实地走访等方式,挖掘潜在客户资源。公司计划新增50家合作客户,重点推进与徐工集团、太阳耐磨、长城重工、国动科技等企业的深化合作,涵盖结构件加工、激光切割、船舶分段等多个领域,预计每月新增加工量可达3000吨。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智慧新钢正带动跃进港周边逐步形成“钢材加工—物流配送—结构件制造”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钢铁产业链向集约化、高端化方向发展。这一发展模式为鲁西南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港制造”样本。未来,智慧新钢将持续强化加工能力与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区域钢材加工与贸易枢纽,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