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加剧。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万亿元,同比下降17.9%;实现利润总额16.4亿元,而主营业务亏损216.8亿元,增亏167.68亿元。
上半年,因国际市场钢价降幅小于国内市场,企业纷纷加大出口力度,全国共出口钢材5240万吨,同比增长27.8%。不过,出口总金额仅增长0.06%,1—6月钢材出口均价同比下降172美元/吨。“保持出口量有利于缓解国内供需矛盾,却引起了有关国家和地区钢铁同行的普遍忧虑,也直接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朱继民告诉记者,仅今年上半年,针对我钢铁产品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就多达8起,7月份又增加5起。
“当前,全行业处于盈亏边缘,主营业务亏损严重,企业经济效益分化明显。”朱继民表示,钢铁企业应适应经济增速变化、结构优化,还要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据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介绍,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为4.1亿吨,同比下降1.3%,而去年同期为同比增长3%。全国粗钢产量近20年来首次下降。“2014年很可能是我国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的标志。”朱继民表示,按照发达国家粗钢产量变化趋势推测,我国粗钢产量将在峰值附近波动一段时期后呈下降趋势。此外,钢材消费也已进入峰值区,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也已成为历史。今年上半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