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概况
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是把旋转的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能和动能,并将气体输送出去的机械。风机的主要结构部件是叶轮、机壳、进风口、支架、电机、皮带轮、联轴器、消音器、传动件(轴承)等。风机主要应用于冶金、石化、电力、城市轨道交通、纺织、船舶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以及各种场所的通风换气。除传统应用领域外,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型干法熟料技改、冶金工业的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等20多个潜在的市场领域仍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2、问题分析及传统工艺
风机长期运转过程中,轴承温度较高,同时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作用,导致轴与轴承之间过盈尺寸金属疲劳而出现配合间隙,一旦出现配合间隙就使得轴承与轴承位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而加剧磨损,另外轴承本身的质量问题以及使用过程中润滑保养不到位,也容易造成轴承位磨损。一旦出现轴承位磨损现象,企业往往只能采用传统的堆焊加工、热喷涂、电刷镀等修复工艺。无论是堆焊后机加工还是热喷涂方式,都避免不了热应力无法消除的现象。热应力无法彻底消除,对于轴本身来说存在巨大隐患,严重者更是会造成轴头断裂的现象。而电刷镀的方式只适合磨损量很小的情况,在应用方面局限性更大。而且传统修复工艺不能在现场快速有效的解决,在拆、安环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而且传统工艺所需的维修劳务费用、设备运输和机加工费用等综合费用也相比现场修复费用高,同时受现场空间的局限较大。
3、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优势分析
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这也是近几年国内兴起的一种全新检修模式。其原理是利用复合材料高分子渗透形成的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其与修复部件形成优异的附着力,材料具有的优异的物理性能可满足设备在运行中承受各种复合力的要求。通过现场快速施工即可对磨损的轴承位实现在线修复,修复快速并且能有效避免设备的二次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高分子复合材料和应用技术可以使企业在第一时间快速有效的现场修复,有效避免因设备的长期停机、停产而带来的效益损失;有效的避免运输成本、吊装等综合费用,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修复属于冷焊技术,不存在热应力等问题,可以有效避免轴的二次损坏。修复后轴面与轴承的接触面面积接近百分之百,能够形成更好预紧力,此类修复材料以福世蓝®金属修复材料性能较为可靠。
现场修复精度通过几个环节保证(参照下图):依靠未磨损的基准面进行定位,修复磨损的部位,确保修复部位的同心度及平行度;依靠脱模剂和专用模具修补并恢复轴径的尺寸精度;依靠材料本身具有的抗压、弯曲、延展、抗温等性能确保修复的良好使用。
4、福世蓝®修复工艺
1)表面处理:
用气焊枪烘烤渗入磨损部位表面的油脂,直至没有火星。用百叶轮、刺轮或砂纸
将修复部位打出金属本色,用无水乙醇彻底清洗干净。确保表面干净、干燥、结实;
2)涂抹脱模剂:
模具内表面用无水乙醇清洗干净后,涂刷脱模剂刷薄薄一层,晾干备用;
3)调和材料:
严格按照材料要求的混合比例调和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搅拌均匀直至无色差;
4)涂抹材料:
先涂抹薄薄一层,确保材料压进表面上的每一个微孔,要覆盖严,然后将材料均
匀涂抹在这个底层上,尺寸略大于修复面的尺寸要求即可;
5)安装模具:
快速安装模具并紧固螺栓,多余的材料会从排料槽挤出;
6)固化:
常温下完全达到机械性能需12小时,可以通过碘钨灯或热风机加热缩短固化时间;
7)拆卸模具,去除多余材料:
材料固化完成后拆卸模具,打磨去除多余材料,决不允许敲击材料;
8)安装:
使用砂纸打磨材料釉面并清洗,再次调和少量材料涂抹薄薄一层,轴承内圈涂抹薄
薄一层脱模剂,直接或热装配轴承。
5、应用信息及图片
某大型水泥公司检修时发现高温风机及循环风机轴承位出现不同程度磨损。考虑到拆除返厂或外协堆焊机加工维修周期长、费用高,而且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连续生产,造成企业所不能承受的经济损失。针对此问题与我司(淄博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接洽,并与我司达成了在线修复合作事宜,双方并就此展开了积极合作。
修复设备相关参数,高温风机转速约700r/min,单边磨损量约0.4mm,轴承位直径160mm,循环风机转速约700r/min,磨损量约0.2mm,轴承位直径140mm。
1)高温风机修复应用图片
高分子复合材料现场修复风机轴承位磨损
2)循环风机修复应用图片
高分子复合材料现场修复风机轴承位磨损
6、结语
福世蓝®技术自从突破轴类磨损修复技术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轴类修复例如各种泵类轴磨损修复、破碎机轴、提升机轴、减速机轴、电机轴、风机轴、烘缸轴、辊压机轴等等,直轴、锥度轴均可完美的修复,可满足各种转速,各种磨损量,不同客户要求。
采用福世蓝®高分子复合材料现场修复技术,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生产时间,费用低廉,并且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维修维护技术手段,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自主解决。福世蓝®技术的出现,完善了企业的设备管理体系,为企业快速、高效修复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手段和依据,为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