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剂能够牢固地吸附在机器零件的摩擦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润滑膜,它与摩擦表面的结合力很强,但其本身分子间的摩擦系数很小。当摩擦副被润滑膜隔开时,它们在作相对运动时就不会直接接触,使两摩擦副之间的摩擦转变成润滑剂的本身间摩擦,磨擦系数大大减少,达到减小摩擦、磨损的目的。
一、润滑剂常见类型
1、矿物油:由石油提炼而成,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并含有各种不同的添加剂,根据碳氢化合物分子结构不同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等。
矿物润滑油分为馏分润滑油、残渣润滑油、调合润滑油三大类。
1)馏分润滑油,粘度小、质量轻,通常含沥青和胶质较少。如高速机械油、汽轮机油、变压器油、仪表油、冷冻机油等。
2)残渣润滑油,粘度大,质量较重。如航空机油、轧钢机油、汽缸油、齿轮油等。
3)调合润滑油是由馏分润滑油与残渣润滑油调合而成的混合油。如s汽油机油、柴油机油、压缩机油、工业齿轮油等。
2、合成油(合成脂):拥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具有一定特点结构与性能的润滑油。合成油比天然润滑油具有更为优良的性能,在天然润滑油不能满足现有工况条件时,般都可改用合成油,如硅油、氟化酯、硅酸酯、聚苯醚、氟氯碳化合物,双醋、磷酸酯等。
3、水基润滑油: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过处理,使液体的一方以微细粒子(直径约0.2- 50微米)分散悬浮在另一方液体中,称为乳化油、或乳化液。如油包水或水包油乳化油、水一乙二醇液压油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抗燃、冷却、节油等。
4、润滑脂:将稠化剂均匀地分散在润滑油中,得到种粘稠半流体散状物质,这种物质就称润滑脂。它是由稠化剂、润滑油和添加剂三大部分组成,通常稠化剂占10%-20%,润滑油占75% -90%,其余为添加剂。
5、固体润滑剂:在相对运动的承载表面间为减少摩擦和磨损,所用的粉末状或薄膜状的固体物质。它主要用于不能或不方便使用油脂的摩擦部位。常用的固体润滑材料有:石墨,二硫化钼、滑石粉、聚四氟乙烯、尼龙、二硫化钨、氟化石墨、氧化铅等。
3、水基润滑油: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过处理,使液体的一方以微细粒子(直径约0.2- 50微米)分散悬浮在另一方液体中,称为乳化油、或乳化液。如油包水或水包油乳化油、水一乙二醇液压油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抗燃、冷却、节油等。
4、润滑脂:将稠化剂均匀地分散在润滑油中,得到种粘稠半流体散状物质,这种物质就称润滑脂。它是由稠化剂、润滑油和添加剂三大部分组成,通常稠化剂占10%-20%,润滑油占75% -90%,其余为添加剂。
5、固体润滑剂:在相对运动的承载表面间为减少摩擦和磨损,所用的粉末状或薄膜状的固体物质。它主要用于不能或不方便使用油脂的摩擦部位。常用的固体润滑材料有:石墨,二硫化钼、滑石粉、聚四氟乙烯、尼龙、二硫化钨、氟化石墨、氧化铅等。
粘度表示润滑油的粘稠程度。它是指油分子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产生的内摩擦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用粘度表示。
粘度分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种。绝对粘度又分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
我们常用的是运动粘度。由于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异,所以在表示时必须注明是在什么温度下测定的粘度。常用的测试温度为40℃,在此温度测得粘度大小,作为润滑油的牌号。
2、闪点与燃点
粘度表示润滑油的粘稠程度。它是指油分子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产生的内摩擦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用粘度表示。
粘度分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种。绝对粘度又分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
我们常用的是运动粘度。由于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异,所以在表示时必须注明是在什么温度下测定的粘度。常用的测试温度为40℃,在此温度测得粘度大小,作为润滑油的牌号。
2、闪点与燃点
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蒸发出来的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与火焰接触,产生短时闪烁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如果使闪点时间延长达5秒钟以上,此时温度称燃点。闪点是润滑油贮运及使用上的安全指标,一般最高工作温度应低于闪点20-30℃。闪点测定方法有两种:开口与闭口法,开口法结果一-般比闭口法高20-30℃。
3、针入度
表示润滑脂软硬的程度,是划分润滑脂牌号的一个重要依据。
测试方法:在25C的温度下将重量为150克的标准圆锥体,在5秒钟内沉入脂内深度( 单位为1 I 10毫米),即称为该润滑脂的针入度。陷入越深,说明脂越软,稠度越小;反之,针入度越小,则润滑脂越硬,稠度越大。润滑脂的针入度是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选用时要根据温度、速度、负载与工作条件而定。
4、滴点
表示润滑脂的抗热特性。
将润滑脂的试样,装入滴点计中,按规定条件加热,以润滑脂溶化后第一滴油滴落下来时的温度作为润滑脂的滴点。
润滑脂的滴点决定了它的工作温度,应用时应选择比工作温度高20-30℃滴点的润滑脂。
三、润滑剂的选择依据
润滑油与润滑脂的品种牌号很多,要合理选择必须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摩擦副的类型、规格、工况条件、环境及润滑方式与条件等,不同情况有不同选择方法。下面只能在通用性条件下将主要的几个因素作为选择依据。
1、运动速度:
两个摩擦表面相对运动速度愈高,则润滑油的粘度应选择得小些,润滑脂的针入度选择大一些。若采用高粘度和小针入度的油、脂,将增加运动的阻力,产生大量热量,使摩擦副发热。
2、 工作负荷
工作负荷愈大,则润滑油的粘度应选大一些,润滑脂的针人度应选小些。各种油、脂都有一定承载能力,,般来讲粘度大的油,其摩擦副的油膜不容易破坏。在边界润滑条件干粘度不是起主要作用,而是油性起作用,在此情况下应考虑油、脂的极压性。
3、工作温度
工作的环境温度、摩擦副负载、速度、材料、润滑材料、结构等各种因素都集中影响工作温度。当工作温度较高时应采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针入度较小的润滑脂。因为油的粘度是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样脂的针入度也变大。工作温度的划分也没严格的标准,是凭经验来划分的:
● 小于-35℃为更低温度,
● -34-16℃为低温,
● -15-69℃为正常温度,
● 70-99℃为中等温度,
● 100-120℃为高温,
● 大于120℃为更高温。
4、其他
工作条件与周围环境、润滑方式等也必须加以考虑。如遇水接触的润滑条件,应选用不容易被水乳化的润滑油与润滑脂,或用水基润滑液。
润滑方式是集中润滑,即要选用泵送性好的润滑脂。精密摩擦副应选用粘度较小,针入度较大的润滑脂等等,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以上考虑的几个依据,在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综合分析,不能机械搬用。在发生矛盾时,应首先满足主要机构的需要,着重考虑速度、负荷、温度等因素,再确定粘度与针入度的大小
一、润滑剂常见类型
1、矿物油:由石油提炼而成,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并含有各种不同的添加剂,根据碳氢化合物分子结构不同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等。
矿物润滑油分为馏分润滑油、残渣润滑油、调合润滑油三大类。
1)馏分润滑油,粘度小、质量轻,通常含沥青和胶质较少。如高速机械油、汽轮机油、变压器油、仪表油、冷冻机油等。
2)残渣润滑油,粘度大,质量较重。如航空机油、轧钢机油、汽缸油、齿轮油等。
3)调合润滑油是由馏分润滑油与残渣润滑油调合而成的混合油。如s汽油机油、柴油机油、压缩机油、工业齿轮油等。
2、合成油(合成脂):拥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具有一定特点结构与性能的润滑油。合成油比天然润滑油具有更为优良的性能,在天然润滑油不能满足现有工况条件时,般都可改用合成油,如硅油、氟化酯、硅酸酯、聚苯醚、氟氯碳化合物,双醋、磷酸酯等。
3、水基润滑油: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过处理,使液体的一方以微细粒子(直径约0.2- 50微米)分散悬浮在另一方液体中,称为乳化油、或乳化液。如油包水或水包油乳化油、水一乙二醇液压油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抗燃、冷却、节油等。
4、润滑脂:将稠化剂均匀地分散在润滑油中,得到种粘稠半流体散状物质,这种物质就称润滑脂。它是由稠化剂、润滑油和添加剂三大部分组成,通常稠化剂占10%-20%,润滑油占75% -90%,其余为添加剂。
5、固体润滑剂:在相对运动的承载表面间为减少摩擦和磨损,所用的粉末状或薄膜状的固体物质。它主要用于不能或不方便使用油脂的摩擦部位。常用的固体润滑材料有:石墨,二硫化钼、滑石粉、聚四氟乙烯、尼龙、二硫化钨、氟化石墨、氧化铅等。
3、水基润滑油: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过处理,使液体的一方以微细粒子(直径约0.2- 50微米)分散悬浮在另一方液体中,称为乳化油、或乳化液。如油包水或水包油乳化油、水一乙二醇液压油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抗燃、冷却、节油等。
4、润滑脂:将稠化剂均匀地分散在润滑油中,得到种粘稠半流体散状物质,这种物质就称润滑脂。它是由稠化剂、润滑油和添加剂三大部分组成,通常稠化剂占10%-20%,润滑油占75% -90%,其余为添加剂。
5、固体润滑剂:在相对运动的承载表面间为减少摩擦和磨损,所用的粉末状或薄膜状的固体物质。它主要用于不能或不方便使用油脂的摩擦部位。常用的固体润滑材料有:石墨,二硫化钼、滑石粉、聚四氟乙烯、尼龙、二硫化钨、氟化石墨、氧化铅等。
粘度表示润滑油的粘稠程度。它是指油分子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产生的内摩擦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用粘度表示。
粘度分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种。绝对粘度又分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
我们常用的是运动粘度。由于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异,所以在表示时必须注明是在什么温度下测定的粘度。常用的测试温度为40℃,在此温度测得粘度大小,作为润滑油的牌号。
2、闪点与燃点
粘度表示润滑油的粘稠程度。它是指油分子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产生的内摩擦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用粘度表示。
粘度分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种。绝对粘度又分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
我们常用的是运动粘度。由于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异,所以在表示时必须注明是在什么温度下测定的粘度。常用的测试温度为40℃,在此温度测得粘度大小,作为润滑油的牌号。
2、闪点与燃点
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蒸发出来的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与火焰接触,产生短时闪烁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如果使闪点时间延长达5秒钟以上,此时温度称燃点。闪点是润滑油贮运及使用上的安全指标,一般最高工作温度应低于闪点20-30℃。闪点测定方法有两种:开口与闭口法,开口法结果一-般比闭口法高20-30℃。
3、针入度
表示润滑脂软硬的程度,是划分润滑脂牌号的一个重要依据。
测试方法:在25C的温度下将重量为150克的标准圆锥体,在5秒钟内沉入脂内深度( 单位为1 I 10毫米),即称为该润滑脂的针入度。陷入越深,说明脂越软,稠度越小;反之,针入度越小,则润滑脂越硬,稠度越大。润滑脂的针入度是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选用时要根据温度、速度、负载与工作条件而定。
4、滴点
表示润滑脂的抗热特性。
将润滑脂的试样,装入滴点计中,按规定条件加热,以润滑脂溶化后第一滴油滴落下来时的温度作为润滑脂的滴点。
润滑脂的滴点决定了它的工作温度,应用时应选择比工作温度高20-30℃滴点的润滑脂。
三、润滑剂的选择依据
润滑油与润滑脂的品种牌号很多,要合理选择必须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摩擦副的类型、规格、工况条件、环境及润滑方式与条件等,不同情况有不同选择方法。下面只能在通用性条件下将主要的几个因素作为选择依据。
1、运动速度:
两个摩擦表面相对运动速度愈高,则润滑油的粘度应选择得小些,润滑脂的针入度选择大一些。若采用高粘度和小针入度的油、脂,将增加运动的阻力,产生大量热量,使摩擦副发热。
2、 工作负荷
工作负荷愈大,则润滑油的粘度应选大一些,润滑脂的针人度应选小些。各种油、脂都有一定承载能力,,般来讲粘度大的油,其摩擦副的油膜不容易破坏。在边界润滑条件干粘度不是起主要作用,而是油性起作用,在此情况下应考虑油、脂的极压性。
3、工作温度
工作的环境温度、摩擦副负载、速度、材料、润滑材料、结构等各种因素都集中影响工作温度。当工作温度较高时应采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针入度较小的润滑脂。因为油的粘度是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样脂的针入度也变大。工作温度的划分也没严格的标准,是凭经验来划分的:
● 小于-35℃为更低温度,
● -34-16℃为低温,
● -15-69℃为正常温度,
● 70-99℃为中等温度,
● 100-120℃为高温,
● 大于120℃为更高温。
4、其他
工作条件与周围环境、润滑方式等也必须加以考虑。如遇水接触的润滑条件,应选用不容易被水乳化的润滑油与润滑脂,或用水基润滑液。
润滑方式是集中润滑,即要选用泵送性好的润滑脂。精密摩擦副应选用粘度较小,针入度较大的润滑脂等等,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以上考虑的几个依据,在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综合分析,不能机械搬用。在发生矛盾时,应首先满足主要机构的需要,着重考虑速度、负荷、温度等因素,再确定粘度与针入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