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轴承学院 » 轴承资料 » 正文

timken外球面轴承失效的检测方法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06  浏览次数:166

轴承表面生锈的预处理方法:1、表面清洁:清洗必须结合timken轴承表面的性质和当时的条件。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清洗法、机械清洁法和化学处理清洁法。2、表面干燥清洗干净后可用过滤的干燥压缩空气吹干。或者用干燥器以120~170℃的温度进行干燥,最后用用干净纱布擦干。

外球面轴承润滑油的正常使用颜色的为棕色和蓝黑色。若呈乳黄色,则表明机油中掺入了柴油或水分,应及时更换。若呈深黑色,则表明机油已经变质,必须及时更换。

将待查机油搅匀后滴在白纸上(最好是滤纸),形成油斑,油斑从中心向外经过大约23个小时的逐渐扩散,形成三个同心圆环。根据这三个区域的颜色、宽窄和形态就可以辨别机油的状态。

从油低壳中取出少许机油,涂在手指上,用手指和拇指捻磨。如果感到油中有杂质或像水一样无粘稠感,甚至发涩或有酸味,机油已经变质。如果捻磨后在手指上能见到细小闪亮的金属磨削,则说明发动机存在比较严重的磨损部位,同时也说明机油必须立刻更换。

1.轴承的磨削热

在外球面轴承的磨削加工中,砂轮和工件接触区内,消耗大量的能,产生大量的磨削热,造成磨削区的局部瞬时高温。运用线状运动热源传热理论公式推导、计算或应用红外线法和热电偶法实测实验条件下的瞬时温度,可发现在0.10.001ms内磨削区的瞬时温度可高达10001500℃。这样的瞬时高温,足以使工作表面一定深度的表面层产生高温氧化,非晶态组织、高温回火、二次淬火,甚至烧伤开裂等多种变化。

1)表面氧化层

瞬时高温作用下的钢表面与空气中的氧作用,升成极薄(2030nm)的铁氧化物薄层。值得注意的是氧化层厚度与表面磨削变质层总厚度测试结果是呈对应关系的。这说明其氧化层厚度与磨削工艺直接相关,是磨削质量的重要标志。

2)非晶态组织层

磨削区的瞬时高温使工件表面达到熔融状态时,熔融的金属分子流又被均匀地涂敷于工作表面,并被基体金属以极快的速度冷却,形成了极薄的一层非晶态组织层。它具有高的硬度和韧性,但它只有10nm左右,很容易在精密磨削加工中被去除。

3)高温回火层

磨削区的瞬时高温可以使表面一定深度(10100nm)内被加热到高于工件回火加热的温度。在没有达到奥氏体化温度的情况下,随着被加热温度的提高,其表面逐层将产生与加热温度相对应的再回火或高温回火的组织转变,硬度也随之下降。加热温度愈高,硬度下降也愈厉害。

4)二层淬火层

当磨削区的瞬时高温将工件表面层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Ac1)以上时,则该层奥氏体化的组织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又被重新淬火成马氏体组织。凡是有二次淬火烧伤的工件,其二次淬火层之下必定是硬度极低的高温回火层。

5)磨削裂纹

二次淬火烧伤将使工件表面层应力变化。二次淬火区处于受压状态,其下面的高温回火区材料存在着最大的拉应力,这里是最有可能发生裂纹核心的地方。裂纹最容易沿原始的奥氏体晶界传播。严重的烧伤会导致整个磨削表面出现裂纹(多呈龟裂)造成工件报废。

timken轴承或构件因受力而发生尺寸或形状改变的现象称为变形。生产现场的机械设备由于工况条件恶劣,时常超载运转工作,一些外球面轴承产生变形十分常见。它们的变形将使其他相关零件加速磨损,甚至断裂,还有可能导致系统系列轴承损坏或整台设备损坏,造成设备事故,所以变形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长期处于满负荷、超负荷工作的机械设备,其暂载率早已超出出厂设计时的规定指标,导致轴承变形。例如,轧钢车间成品跨桥式起重机的暂载率往往高达70%以上,桥架主梁部分下挠弯曲,并导致车体及四角车轮运转变形,发出刺耳的摩擦尖叫声。

timken轴承在作用应力小于材料屈服强度时产生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也称为永久变形,是指外球面轴承零件在外力(载荷)去除后,不能恢复的那部分变形。过量的变形是机械设备失效的重要类型。例如,桥式起重机的主梁,新购安装时均有一定的上拱量。经投产使用五六年后,特别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状况下,其主梁上拱就会消失。按企业安全规程要求,该起重机不能继续使用,应该进行大修以消除主梁下挠变形。传动系统中一些形状复杂、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测量及校正均比较困难的基础性构件,它们的变形会引起连锁反应。例如,轧机列中主减速器的箱体若出现微量变形,会影响到高低速转轴的位置、减速器的中心距、外接联轴器的位置、齿轮的啮合等。可想而知,若这些关键部位发生变化,必然会引发振动、噪声、磨损、温升、甚至断齿而发生事故。

 
 
 

 
[ 轴承学院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轴承学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