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着中国GDP“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如今正备受煎熬。原材料上涨,市场需求不足,品牌与品牌之间竞争加剧等,不断压制着企业的生存空间,困境之中稍有不慎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近期舆论疯传华东部分地区中小企业接连倒闭,单温州就有三成企业破产,一时间众多规模小、盈利不足的机电“微型企业”成为惊弓之鸟,不知如何抓住要害,找出破解之道。
究竟让中小五金机电企业“短寿”的致命要害有哪些呢?小编依据各种分析,从行业角度总结了一下几点。
融资难,资金链断裂。随着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央行接二连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受到政策影响,加上基于对业绩的考虑,不敢向负债率较高的和信用观念比较淡薄的中小企业轻易贷款。为了让企业正常运转,中小企业主不得不求助民间贷款解决燃眉之急。然而,民间借贷“危机四伏”,借贷成本高,企业生存压力大,不堪重负后,破产成了唯一选择。浙江天石电子有限公司就是一例。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三角债”现象非常普遍。企业为了拉拢客户,多和客户采取月结方式,一个月、几个月结一次款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作为工厂需要生产,需要原材料,资金不到位就会进入了负运作的状态,一旦某个环节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就成了必然。
竞争加剧,生存空间变狭小。在我国,五金机电行业因为进入门槛低,但凡在这个行业做过几年,手上具备点初始资金就可以自主创业,这样的情况,让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五金机电行业,抢占市场。不过,随着市场不断向前变化,需求不足加剧了品牌与品牌之间竞争加剧,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先天发育不良的中小五金机电企业,除了发展资金不充裕,致命点表现在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难以形成差别竞争,尤其经不起暴风雨的打击。在2011年艰难的融资环境中,那些被迫停产或者破产的工厂,多是这个原因。
实力弱,转型之路艰难。不少业内声音在企业陷入困境中表示,要改变企业发展思路,挽救企业的重要之路就是产业转型。真就这么简单?转型不是口号,它需要各种前提条件。新产品、新技术、新渠道、新合作伙伴、新的思维方式、新资金平台等,至少需要具备其中三点才有资格谈转型升级,盲目的转型实际上是揠苗助长。许多中小企业长期为大企业做配套,做加工,根本不具备自己的技术,无技术何来创新?无创新怎样升级?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只有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才能让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希望在这一轮风波之后,中国制造业能够顺利洗牌,迈向世界高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