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在交通运输及电力领域如高铁、核电等方面,具有充足的生产能力和提供装备的实力,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产业支撑;且中国装备在“走出去”为沿线国家带来利好的同时,自身也将获得发展。
“这是各得其所、互利共赢的好事。”
李克强主持并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时说道,要做好国内产能与国外市场的对接,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盘活资产,而且也对于其他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就业有着积极的推动引导作用,还可以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创造更多机遇,要以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为主体,灵活采取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等方式,带动装备等出口,促进相关国家就业扩大和经济发展,用质量和信誉建口碑、树形象。此举意味着核电板块将迎来明确利好,如我国最早介入核电产品制造的中国一重,以及在核电装备领域已具备核级应急发电机组、核电站水处理系统、核级主管道、弯头的设计研发生产能力的中国重工。
我们记者从申银万国研究获悉,目前为止,核电是可以贯穿整个2015年的大主题,并且“走出去”战略是最为值得期待的。与此同时,在“安全发展核电”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核安全设备市场将率先受益。在国内核电项目重启之后,后续核电装机规划的调整以及项目核准及开工的节奏直接影响核电板块相关投资标的的选择以及空间判断。
国家政策指导意见的突出
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4月17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实施“一带一路”的总体战略的同时,还要推进装备“走出去”战略共同发展,双管齐下。而且国际产能合作还要继续加强,同时也作为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会拟相关草案并行实施。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契合国外需求和意愿,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更可以倒逼我国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优进优出,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互利共赢。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契合国外需求和意愿,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更可以倒逼我国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优进优出,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互利共赢。
在众多利好出台的同时,业内呼吁相关配套方案的出台,以规范中国装备“走出去”。该政策支持的产业为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钢铁、有色、建材和轻纺等,扶持政策包括解决企业融资成本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要以高铁、特高压、4G、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建设产业为基础,以此来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及管理走出去,努力打造中国品牌。”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表示如是所说。
不仅如此,也要投身于境外投资管理,同时更要搭建一个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平台作为依托。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中介作用,提供法律、税务、知识产权等服务,为装备和产能“出海”送去劲风。还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把装备走出去与融资手段紧密结合。要推动标准国际互认,注重风险防控措施,有效大力的促进企业竞争实力。配套市场化方式,拓宽外汇储备使用路子,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障。从而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债券等在境内外筹资等一系列计划的实施。
当前,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如今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据悉,我国近日正在积极与俄罗斯、印度、泰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商谈铁路方面的合作事宜,并且还大力推动中巴、中东欧、中老以及美国西部快线高铁等铁路合作项目。不仅如此,在另一方面国资委也在积极发展着“走出去”战略的进程。今年4月初,黄丹华还表示,要抓住战略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来源:轴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