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万向集团:创造就业机会的榜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20  浏览次数:266
  从1994年公司成立,到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主机件厂配套线的中国零部件企业,万向美国公司用不到20年的时间,在摸索中完成了适应国外法律,学习人才、管理及营销规则等一系列走出国门的必修课。
  在万向美国的网页上,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万向美国将为建立中国企业正直诚实的信誉和树立中国公司在美国的良好形象而不懈努力。”

  善用并购 创造就业良机


  一位研究中美关系的美国学者曾说,除非中国找到办法将自己的形象与创造就业机会相联系,否则许多担心失去就业机会的美国人总会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坐在记者面前的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正是这样一位“就业机会创造者”。美国彭博新闻社的记者称他为“从中国到美国来创造就业机会的榜样”,万向美国总部所在的伊利诺伊州则早在2002年就命名了“万向日”,以表彰万向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经济贡献。

  “万向来美国是为了拓展销售市场,并锤炼、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以适应愈来愈激烈的竞争。2002年,万向美国成功收购生产制动器的美国上市公司UAI;2003年,收购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发明者和全球最大的一级供应商——美国洛克福特公司,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07年,并购全球最大的传动系统零件制造商DANA,并在接手、整合后出售给私募资本获得溢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万向美国克服困难,抓住‘危中之机’,进一步发展壮大,2010年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倪频介绍说:“万向近年来并购了一批破产和濒临倒闭的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目前在美国的28家工厂共有5000多名员工。”
 
  资源整合 赢得伙伴尊重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国是“世界工厂”,美国的制造业在衰落,万向美国是如何反其道而行之并取得成功呢?倪频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整合资源、通过组合来发挥优势是成功之道,“低成本”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增值”,如何利用核心竞争力来创造最大的价值。他认为,美国制造业仍大有前途,在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现在需要的是进行结构调整,而不应再在“弱项”上孜孜以求。倪频说,万向美国所做的,实质上就是帮助美国制造业从垂直的重型制造业向服务为主的轻型制造业转型,同时带动中国制造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当前万向美国的部分零部件产品购自中国,在美国工厂完成组装“增值”后直供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美国每3辆汽车中就有1辆车上有万向生产的零部件。
  万向的成功不仅为中美经济做出了贡献,也为树立中国企业海外良好形象作出了表率。倪频告诉记者,一位美国政府前高官曾赞扬万向在美国“赢得了其所有合作伙伴的尊敬”。

  互信互利 避免非经济因素干扰

  当然,万向美国的成功只是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缩影之一,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近年来在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屡遭挫折,譬如华为被迫撤销收购美国三叶系统公司技术资产的交易等。美国罗迪厄姆咨询集团专家丹尼尔·罗森和西罗·海曼在今年5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估计,到2020年,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外国直接投资将达到1万亿美元。报告呼吁美国政府“敞开大门”,“最大化”地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受益,保护投资审查程序免遭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同时也建议中国在美投资的受益者帮助美国政要和公众更好地理解中国企业,展示其市场导向。
  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经济政策研究员史剑道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在美外国直接投资来说确实存在一些敏感领域,譬如高科技产业,一些美国认定的中国国企想投资这些领域只是浪费时间。对于制造业、资源等并非很敏感的领域,美国在此方面的政策还不太清晰。史剑道认为,美方反对的大多数是中国企业对多数股权的控制,中国公司应多探索控制少数股权类的交易,中海油去年收购美国切萨皮克公司鹰滩页岩油气项目33.3%的权益就是成功的案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