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涨价成风,如原油价格已经达到每桶140美元的高度,大米价格达到每吨1000美元的高度,而铁矿石价格已经连续4年创出历史新高。姑且忽略缘由,大家所关心更多的是,国际市场商品涨价格大幅上涨,对我国商品进出口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应对?
实际上,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贸易大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必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就我国商品的进出口而言,在当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扎堆”上涨的走势之下,应该区别看待。
一是要从贸易条件变化上看问题,看进出口商品的比价波动情况是否对我国有利。既然美元贬值,那么,进口大宗商品所支出的美元和出口大宗商品所获取的美元都一样贬值。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如果贸易条件提高,则说明在出口过程中“占大便宜”,而在进口过程中“吃小亏”;反之,如果贸易条件降低,则说明出口过程中“占小便宜”,而在进口过程中“吃大亏”。显然,中国所要争取的是前一种情况。
二是要从货币含金量看商品价格的变化,比较一下大宗商品价格变动速率与美元币制的变动速率。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有些涨得多,有些涨得少。不妨拿美元贬值的速度作为一把尺子,如果某种商品涨价幅度大于美元贬值幅度,对中国来说,则认为是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反之,如果某种商品涨价幅度小于美元贬值幅度,对中国来说,则认为是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显然,对于前一种情况,中国应当尽可能多出口而少进口;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中国应当尽可能少出口而多进口。
三是要从市场价格联动性角度看问题,也就是还要比较一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与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国内外市场的比较优势变化不利于进口而有利于出口。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上贸易政策应当倾向于少进多出。相反的情况下,理论上贸易政策应当倾向于多进少出。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有些行业虽然并不直接与国际市场发生接触,但其上游产业或者下游产业与国际市场关系紧密,这些行业有可能受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扎堆”涨价的影响更大,因为国际市场某些商品的涨价在中国进行行业传导会遇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仅要从进出口贸易环节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且更要从贸易背后的产业环节来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趋势相匹配。